今年,伊通围绕村党组织书记履职情况、村级阵地建设、“一村一品”项目建设、驻村工作队作用发挥、推动基层减负等方面情况,对全县187个行政村进行了全覆盖实地踏查调研,并就调研结果进行严密论证,结合伊通实际,以问题为导向,推出加强队伍建设、升级村级阵地、发展集体经济、强化驻村帮扶、推进基层减负等多项有力措施,以“五化”全面提升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引领力。
推动村级干部队伍“专业化”
为有效破解乡村干部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业务不够熟练、理论不够深入、政策掌握不够精准等问题,深入实施乡村干部能力提升计划,聚焦中央、省市县委关于农村重点工作的安排部署和农村党建工作亟待破解的难题,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强乡村治理,对各乡镇(街道)组织委员、党建办主任、村党组织书记、驻村干部和乡村振兴专干5类群体开展教育培训,通过理论学习、集思广益、经验交流、风采展示、量化排名等方式,全面提升乡村干部在日常工作中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增强乡村干部的履职本领,激发乡村干部的工作热情。截至目前,已培训300余人次。开展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干部培育储备三年行动,通过初步筛选、分级分类、确认人选、跟踪培养、动态管理等步骤,采用“1 1”储备管理模式和“4 3”培养激励措施,进一步扩大后备干部人选范围,提升后备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为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推动村级组织阵地“服务化”
针对村级阵地功能布局不合理、服务群众作用不强问题,在投入400余万资金完成阵地提升“三年计划”基础上,开展村级组织阵地“转型升级”行动。整合多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结合地理位置、民风民情、硬件设施、活动载体、服务意识等方面实际情况,选取5到10个村为试点,开展服务型村部建设,合理完善功能布局,打造集课后看护、老年活动、纠纷调解等功能于一体的村级组织阵地,进一步提高为民服务能力水平,待经验成熟后在全县推广。
推动村级示范项目“多样化”
为解决乡村两级干部在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中思路不广、招法不多、模式单一等问题,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持续推动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dnt”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产业项目运营模式,用好“产业推进帮帮团”,解决项目推进“用地难”“资金难”“审批难”“维权难”等实际问题。在巩固提升2023年“冰小麦 青萝卜”双茬种植项目、“1 2 n”农产品礼盒项目、灵芝种植项目等“一村一品”项目基础上,新打造2024年吉祥供销社、三道庭院辣椒、西苇肉驴养殖等“一村一品”特色项目40个,实现村级示范项目由“一村一品”向“一乡一业”转变。预计2024年底,全县“一村一品”项目集体收益达500万元,村民增收共计300万元。
推动帮扶工作管理“可视化”
为破解驻村干部和包保帮扶部门(单位)日常管理难、作用发挥难、考核评价难等问题,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全省率先推出“积分制”考核制度,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驻村帮扶和包保帮扶的实施方案》,为驻村干部、包保帮扶部门(单位)设立27项减分项,14项加分项,并建立动态积分台账。目前,已对35名驻村干部、乡村振兴特派员以及6家县直部门(单位)进行加减分,下发通报1期和工作提醒3期,驻村干部和包保帮扶部门(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有效加强,包保帮扶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推动基层工作任务“实效化”
为有效破解基层负担过重、职责不清、报表过多过频、机制牌子乱贴乱挂等现象,伊通严格按照省委“三减一规范”和市委“两减一控”相关要求,制定伊通县具体贯彻落实措施,组织各乡镇(街道)、各行政村清理标识标牌和微信工作群等,并健全切实为基层减负的长效机制。目前,共清理机制标牌786个、标识图板1358个、微信群364个,实现村级党建工作“0报表”、镇级党建工作报表减少90%的减负目标,有效遏制“滥挂牌”“报表多”等形式主义顽疾,农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成效显著。(中共伊通满族自治县委组织部)
(编辑:杨雅秋 责任编辑:孟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