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们:日光普照坐落于景区中的小山村-凯发k8官方首页

时间:2024-07-18来源 : 延边晨报作者 : 佚名

在图们市著名景区日光山的山脚下,坐落着数个自然村落。这些自然村落,便是月晴镇集中村的11个村民小组。该村户籍人口479户,是月晴镇为数不多的常住人口大于户籍人口的近郊村之一。

村在景区内 人在花海中

记者一行的车辆沿着山路驶入灰幕路,路边出现一座院落,大门一侧挂着“图们市月晴镇集中村村民委员会”字样的牌子。院落看上去很陈旧,与其他村村部的风格迥然不同。 

“当年我们打算重建村部,因征迁范围没有敲定而一度中断。”走进村部,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徐昌烈向记者介绍,集中村坐落于日光山的山脚下,脱贫攻坚期间,许多村民的土地流转给了日光山花海民俗风情园,村里的剩余劳动力到风情园种植花卉。每年的盛夏时节,村里的几个自然村落周边鲜花盛开,花香袭人,可谓是村在景区内、人在花海中,该村也因此被游人誉为“鲜花盛开的村庄”。

访村名由来 引出血泪史

“集中村周边有许多侵华日军遗留的建筑群,是当年侵华日军的大本营之一。”徐昌烈介绍,他曾在村北见过日伪时期修建的地下军事要塞,要塞的周边有一处日伪时期的建筑群,2020年政府开发南山路时,相关部门得知该处有日伪时期建筑群后,叫停了该处的拆迁开发。

据村里老人讲,集中村过去叫灰幕洞,传说清政府当年对该地区解除封禁后,一夏姓朝鲜居民移居于此垦荒种地,后人一度称此地为“夏家甸子”。

“当年侵华日军规定,当地老百姓每户有三个劳动力,就强征一名劳工为其卖命。”今年87岁的刘振玉回忆,那个年代,灰幕洞和东京洞(现五工村)的部分百姓为了躲避日军强征劳工,纷纷躲到偏远的山沟里定居,后来日军为了不给抗日志士留有落脚之地,惨无人道地烧毁了山沟里的房屋,将百姓驱赶至灰幕洞实施集中管理。

“日军在要塞里设有谈判机构,机构中设有绞肉机,谈判对象与其一言不合,就用绞肉机把人活活绞碎,顺着地下暗河排入图们江。”刘振玉所讲述的这段血泪史,令闻者不寒而栗。

据史料记载,灰幕洞光复后隶属图们镇,该镇1950年把该村附近的几个屯落合并后称“合成村”。1951年延吉县人民政府将该村命名为集中村,1965年图们建市,该村隶属红光人民公社,后归红光乡管辖,红光乡解体后划入月晴镇版图至今。

探地下要塞 浑身冷飕飕

“听老人说,坐落在南山路的日军地下要塞内,当年每逢下雨,就会看到血水从洞内溢到马路上。”管女士出生在汪清县大兴沟镇,10年前来到图们市,在日军遗留于此的地下军事要塞一侧建房定居。

当日,记者来到五工村与集中村接合部处的山沟内,管女士正在一处瓦砾旁的地里侍弄蔬菜。记者在她的指引下来到要塞洞口,一股极寒阴风从洞中袭来。尽管已经进入盛夏时节,可这股阴风还是令记者感觉寒意十足。

记者注意到,这座地下要塞由钢筋水泥构筑,洞口处有一道铁栅栏,内侧是一道约20厘米厚的防火门,因铁栅栏上锁,要塞内部结构不得而知。

随后,记者在管女士的指引下,在南山路日伪时期建筑群一侧找到了另一处要塞洞口,管女士说,该要塞曾被附近居民当作果窖使用。

沾景区之光 鼓集体钱袋

“我们村2023年仅征地一项,村集体就增收193万元。”徐昌烈介绍说,该村2023年脱贫人口人均收入20812元,全村人均收入同比增长31.78%。

“2023年,我们局为该村投资20万元,用于新农村招商引资宣传广告牌建设资金,并为该村建设体育广场一处。”省体育局派遣的“第一书记”李东春介绍,该项目今年已完成擎天柱广告牌一块,目前已投入使用,另一块广告牌待征迁范围敲定后续建。广告牌建成后,通过获得用益权以及其衍生的空间权益,加大特色农业、特色农产品的宣传力度,助力乡村振兴工作。

目前,集中村多功能综合体村部项目已经完成选址程序,该项目建设面积约6200平方米,并与省体育局、州财政争取养老大院、村部建设经费60万元,省体育局为体育小广场提供了健身器材。徐昌烈表示,下一步将紧紧围绕“新模式、新机制、新职能”这一主线,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打造集养老大院、体育小广场等设施于一体的多功能、高品质综合体村部,使村部成为该村重塑乡村风貌、提高村民生活水平、造就乡村浪漫气质的重要抓手,发挥好村委会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职能作用,让全体村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路越宽。

(编辑:葛磊  责任编辑:孟君君)
back to top
网站地图